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新闻

原创曹魏如何发动十次伐吴战争诸葛亮和姜维节能

时间:2020-10-06 01:26:21 来源:黄石环保厂家 浏览量:3

[原创]曹魏如何发动十次伐吴战争?诸葛亮和姜维如何为东吴“挡枪”?(下篇)

东兴兵败后,魏军不甘心,意图第十次伐吴。

魏军这边是不甘心,人家东吴那边是意犹未尽,感觉不过瘾。第二年3月,吴国丞相诸葛恪发兵二十万讨伐魏国,魏军由计划中的十伐东吴,变为被动防御。由于诸葛恪轻敌,吴军损失过半,战败而归。

东吴兵败,魏军信心大增,还想在来年继续伐吴。

然而在此之前的两个月,蜀国发生一件大事,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左将军郭修杀死蜀汉二号人物费祎。郭修原是魏军中郞将,被姜维俘虏后降蜀自认不是犯罪入狱,然而郭修降蜀并非真心,郭修一直有意刺杀蜀汉天子刘禅,若是郭修真把刘禅杀了,或许蜀汉可以多活几十年,偏偏刘禅身边侍卫众多,郭修很难接近,无法下手。

岁首大会的酒宴上,因为时逢丰年,国泰民安,蜀相费祎心情特别好,与众文武官员畅饮大醉,连周边护卫也多有松懈,没有戒备,退出殿外。郭修见有机可趁,退而求其次,以费祎作为自己的行刺对象,郭修悄然拨出短剑,走到费祎的身后,搂住费祎的脖子,割下费祎的头颅。费祎身边的官员多数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但是也有一位官员还有些意识,鼻子突然感觉一股难闻的血腥味,睁眼抬头望望四周,竟然发现对面的费祎,头没了,一地血迹,一下惊醒,连声急呼:费相被害,捉拿刺客。

殿外卫兵闻讯涌入,把正欲溜走的郭修擒拿捉住。郭修在处决前,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魏帝曹芳得知郭修刺杀费祎后,下诏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郭修的儿子当时仍在魏国,所以魏帝令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

虽然郭修是姜维的属下,但是刘禅和多数文武官员仍然相信姜维对蜀汉的忠诚。姜维以前也是魏军将领,魏军将领中与姜维同样资历的军官,能混到一郡太守这一级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能有大将军姜维在蜀汉官场上如日中天般的地位。若不是诸葛亮看上姜维有意栽培,若姜维仍留在魏军那边做事,那么姜维在魏国那边什么都不是。蜀汉对姜维有知遇之恩,远胜曹魏,所以大家都认为姜维不会有二心。

姜维不是这么想,他认为郭修事件发生后,朝中同僚必然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与郭修有说不清的关联。为了证明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只能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兴兵伐魏,以洗脱自己的嫌疑。

同年夏,姜维亲率大军北伐曹魏,费祎死后,没有人能约束姜维的用兵规模,姜维用兵八万余人,远超出当年费祎对姜维用兵不得超出一万的限制。姜维出石营,围攻魏属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久攻不克,加上军粮耗尽,不得不退军回师。

不甘心失败的姜维于第二年再次伐魏,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年年伐魏。

因为姜维年年北伐,魏国只能再度放弃伐吴,转为防蜀。

蜀汉长年北伐极大的消耗西蜀的国力,也造成蜀地人口大量减少。刘禅降魏时,曾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薄给魏军大将邓艾,上面记载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在古代,没有GDP(国民生产总值)的说法,人口的增减和多寡是衡量国力盛衰的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蜀汉的国力已经消耗殆尽,曹魏方面自然会将“防蜀”适时转为“灭蜀”于是蜀汉成为三国当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face=黑体

face=黑体五、为了准备第十二次北伐,姜维舍不得沓中那批未熟的麦子,迟迟不愿把蜀军主力撤回汉中要塞和西蜀盆地,导致蜀汉灭亡

/face

/face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在第十一次北伐(侯和之战)中惨败,反对姜维继续北伐的人不仅仅是此前提到的老将军廖化,连中常侍黄皓和两位丞相诸葛瞻和董厥,以及朝中几乎所有文武高官也反对,甚至还联名上表姜维,请求刘禅夺姜维兵权,削其大将军之职,召回成都,以右将军、益州牧阎宇取而代之。

姜维原本就厌恶黄皓擅权,再加上此次黄皓参与姜维,因而向后主刘禅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

但凡在军中任职多年的军官都会知道有一个带兵常识:“主官随主力”也就是部队主力在哪,主官(主帅)就要在哪。比如1949年10月金门战役,解放军以三个步兵团进攻金门岛,这三个步兵团分别属于三个师,可是这三个师的师长没有一个人随作战部队上金门岛,战败之后,也没有一个师长受到处分或免职。原因就在于一个师有三个团,只有一个团去了金门岛,另外两个团还留在大陆,那么我作为师的主官,理所当然要留在大陆和自己的大部队在一起,以便于掌握部队,所以三个师的师长没有一人受处分。反之,如果进攻金门岛的三个步兵团当中,有两个团属于某一个师,该师只有一个团留在大陆,那么作为师的主官,如果师长没有随自己的大部队上金门岛靠前指挥,会被视为擅离职守,因而承担战败,送交军事法庭接受审判,严重者甚至会被处决。

“主帅随主力”三国时期的军队也是如此。大将军姜维是蜀军的一号人物,也是前线最高将领,但凡在外领兵作战,他身边的部队必是蜀军主力。

当然也有主帅不随主力的情况,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朝主事或赴京开会,姜维去蜀京成都主事或开会,当然不可能把蜀军主力也带到成都,否则会被视为谋反叛乱;二是上级限制主帅用兵,蜀相费祎在世时,限制姜维用兵,姜维兵力不到一万人,显然不是蜀军主力;三是短时间内下基层巡视部队,比如姜维下基层巡视部队,最多在一个地方留个十天半个月。

可是蜀军主帅姜维留驻沓中竟然超出半年之久,对于魏臣司马昭来说,只能有一个解释:蜀军主力也在沓中。

当时魏蜀两国互相在对方境内派驻眼线,魏军眼线知道沓中驻有蜀军部队,但是不知道沓中地区蜀军究竟有多少人,作为外人,你不可能跑到人家蜀军军营里数人头,查人数;更不可能跑到人家蜀军的中军大帐,翻找花名册,统计蜀军兵力实数,蜀军营区也是严格正规,戒备森严,外人很难靠近。但是魏军眼线可以知道蜀军主帅姜维长驻沓中,因为姜维不可能整天待在营区和属下将官“玩掼蛋”总是要抽出时间骑马外出,带上卫兵,去各个点位,看看麦苗长势和士兵们的干劲,并且大将军的盔甲服饰做工复杂,样式精美,与一般军官不一样,对于伪装成路人或商贩的魏军眼线而言,很容易识别出姜维。当魏军眼线把姜维长期留驻沓中的信息报告给司马昭时,司马昭基于军事常识这与大润发全国性布局的开店速度相比,自然能判断出蜀军主力不在蜀国本土,而在西北边陲沓中。

姜维为什么要让蜀军主力进入沓中屯田种麦?因为姜维想以沓中为跳板发动第十二次北伐。在此之前,蜀中文武官员皆指责姜维为长年北伐,耗费无数钱粮,所以姜维想仿效曹操军队屯田,让蜀军将士自力更生,通过屯田种麦,自己解决北伐军粮。沓中紧邻魏蜀边境,在此屯田种麦储粮,一旦北伐,相比蜀地山高路远,运粮艰难,可以减少人力运输成本。姜维认为只要蜀军实现北伐军粮自给自足,就可以减轻人们反对北伐的社会压力,所以将蜀军主力拉到沓中屯田种麦,顺便让将士们提前熟悉环境。

姜维这样做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魏军切断蜀军主力退回汉中和西蜀的通道,则蜀国死定了。司马昭正是这样谋划的,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作好伐蜀准备。同时扬言要先攻吴,以迷惑蜀汉。姜维通过蜀军眼线听闻钟会治兵关中,猜测魏军有可能要进攻蜀国,但是不能完全确定。按常理来说,姜维应及时将蜀军主力撤回汉中地区或西蜀盆地,依托险要地形和要塞高墙据守蜀境。可是沓中的麦子还没有熟,再过一两个月,才能收割。姜维担心一旦蜀军主力撤出沓中,边境对面的魏军小股部队必然趁虚而入,烧光麦子。若麦子没了,第十二次北伐也就泡汤了。究竟是守麦子,还是守汉中?姜维处于两难。

终究姜维还是舍不得那批未熟的麦子,姜维把魏军有可能进攻蜀国的军情上报刘禅,建议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姜维根据以往魏蜀战争经验,认为魏军即便有意攻蜀,出兵规模不可能超过10万,因为以前魏军每次攻蜀就没有超过10万,所以有意让张翼、廖化两位将军率兵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替自己看好撤回汉中和蜀地的通路,万一有事,可由张翼、廖化先抵挡一阵,到时自己得到魏军犯蜀,立马率蜀军主力撤回汉中地区也不迟。这样的话,沓中的麦子和汉中的防务可以做到两头兼顾。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姜维不愿意调动自己在沓中的军队坚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呢?主要原因是麦子快要熟了,收割麦子也需要大量兵力。魏军攻蜀只是有可能,但是不一定人家就真得会来。万一人家没来,自己却因为调兵,影响了麦子的收割,影响了北伐大计,岂不是不合算。姜维是这样想的。

姜维没有想到的是,中常侍黄皓听信鬼巫之说,告诉刘禅魏军不会到来,所以刘禅未做任何安排,包括张翼、廖化两人在内的蜀汉群臣也不知道姜维写信给刘禅告知魏军可能攻蜀的这件事。

公元263年8月,姜维眼看沓中麦田里的麦子还有十天半个月就要熟透了,到那时就可以让将士们下田收割了。对于自己正在筹划的第十二次北伐,姜维心中充满了无限遐想,或许这一次北伐能让蜀魏两国有一个很好的了结。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一名骑着快蜀军传信兵用近乎嘶哑和绝望的声音不断呼喊:十万火急,汉中危急,速报大将军,速报大将军…

内心忐忑不安,又带有一丝侥幸的姜维用颤抖的双手打开加急军报,最不希望出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8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3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沓中麦田里还没有完全熟透的麦子不要了!计划当中的蜀军第十二次北伐就不要再提了!姜维现在最关心的是6万多蜀军主力能不能活着撤回汉中要塞?一旦退路被截断,也意味姜维蜀军的粮道也随之被截断,蜀中粮草无法运至姜维军中。更为要命的是汉中、蜀地因为兵力不足,终将失守。

中路魏军诸葛绪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原本已切断了姜维蜀军的退路。姜维使计,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攻击。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被切断,毕竟人家姜维有6万兵马,比自己3万人马多一倍,于是诸葛绪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阴平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已经与蜀军相差一天,追赶不及。

实际上,魏军主帅钟会选将有误,如果钟会把诸葛绪和邓艾对调一下,让邓艾率军切断了姜维蜀军主力的退路,则姜维出洋相就出得太大了,姜维的一世英名就毁在阴平桥头,因为邓艾为人胆大心细,善战长谋,他绝不会让姜维蜀军主力过阴平桥头一步,也不会让姜维一兵一卒回到蜀国本土。诸葛绪不一样,诸葛绪为人谨小慎微,做事保守,比如后来邓艾劝说诸葛绪与自己联兵,一起走阴平小道,直取成都。被诸葛绪拒绝,拒绝的理由就是:上级只安排我切断姜维的退路,没说让我走阴平小道。

姜维从阴平桥头,一路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听闻汉中关城要塞丢失,且汉中大部分地区被魏军所占,惟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后来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向东南转进,直抵江油,迫降马邈,攻占绵竹,蜀汉后主刘禅刘出城请降,魏军进入成都,蜀汉灭亡。

很多人认为蜀汉灭亡主要在中常侍黄皓,实际上主要应在姜维,如果姜维心中能放弃第十二次北伐,如果姜维能舍得放弃沓中麦田里那批还没有完全熟透的麦子,如果姜维能当机立断,及时将蜀军主力由沓中撤回汉中地区,依托险要地势,加强汉中诸要塞的防卫力量,蜀汉哪里会亡国?

对于诸葛亮和姜维来说,北伐不是不能搞,但是必须要建立在“以战养战”的基础之上。如果屡屡北伐的结果是劳民伤财,空耗国力,得不偿失,与“以战养战”的标准不符合,那么索性干脆放弃或中断。可惜诸葛亮和姜维不曾认识到这一点,只知一味固执教条坚守“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的政治正确,从未想过适时修正升级《隆中策》策略,以致于蜀汉政权竟然被自己的第十七次北伐(姜维计划未遂的第十二次北伐)给玩死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辽源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新生儿胃部受凉的表现
镇江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
相关阅读
七彩凤凰鱼饲养繁殖的注意事项位置

七彩凤凰鱼又被叫做七彩马鞍鱼,性情温顺胆小,易于养殖,幼鱼期是浅灰色,成鱼期身体才呈现多种色彩,并且较为独特。宠物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七...[详细]

2022-06-11
几天的萨摩耶眼白处微红怎么回事位置

大概10天前我家可乐眼白处微红,当时没在意.后来开始有少量眼屎,仍然没在意.现在眼白比之前更红了,还是有少量眼屎.其他生活起居一切正常,不耽误吃不...[详细]

2022-06-11
以上的猫死于肾衰竭治疗及预防位置

>猫只拥有两个肾脏,每个肾脏皆有输尿管连接膀胱器官。两个肾脏的合共功能通常都会较其在身体所需正常工作的功能为高,因此它们的肾脏功能非常好...[详细]

2022-06-11
都看的边境牧羊犬修剪大全集位置

想要自家的边境牧羊犬成为别人眼中的小明星吗,成为明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美丽的外表,因此定期给边境牧羊犬美容修剪毛发是很重要的事情,...[详细]

2022-06-11
都在看的美容术如何给马尔济斯犬梳位置

训练狗狗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如今主人们也注意提高狗狗的生活质量,大家想要科学的对待马尔济斯犬的成长问题,那么就要给狗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详细]

2022-06-11
种常见虫咬问题京巴狗请注意位置

京巴狗得了肺炎、喘气困难、怎么办?月蓝蓝:京巴犬发烧是因为有炎症,建议楼主赶快去医院打吊瓶消炎,一边用物理退烧.多喝水.如果不喜欢喝可以加一...[详细]

2022-06-11
友情链接